竹筴魚是一種平凡而味美的魚,許多人都應該品嚐過它的滋味,然而有趣的是,這樣常見且平凡的魚卻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令人感到有趣。

日本竹筴魚在台灣魚類資料庫中的分類為「鰺科」,這一類的魚有許多在側線上全部或部份具有棱鱗,竹筴魚也是,而且通常很硬,且比例上比較長,可能是這二條硬又長的棱麟讓它有竹筴魚的稱號,身上有二根竹筷的魚,同時,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它也被稱為「硬尾」。它又有另一種名稱為「四破」,這個名稱有二種說法,一是,曹銘宗在書中《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所述,

此魚煮熟後,魚身很容易分成2半,各半的中線再分兩半,一共四半,故稱四破

另一種說法是來自於迴游吧的臉書

老一輩的漁人說,四破魚的內臟可食用,一般不會將內臟去除,因此較不易保存,而保鮮不佳就會造成魚體軟爛像被撕破一樣,而閩南語的「撕破」轉為國語就變為「四破」囉!

此外,竹筴魚常被稱為巴郎(Ba-lang),是接觸船釣後才聽到的稱呼,一開始還以為是原住民語,查來查去也沒有相關的文獻說明這個名稱的來源,在Google交叉的查詢比對下,覺得這個巴郎這個叫法根本是中國西南沿海一帶移民帶過來的。在中國網站知乎上找到了一篇文章<巴浪鱼的随遇而安> ,文中以「巴浪魚」講述回憶與鄉愁,並提到了巴浪魚就是藍圓鰺,Bingo! 藍圓鰺就是一般人常說的竹筴魚的一種。另外,從馮國強先生的<兩廣海南海洋捕撈漁諺輯注與其語言特色和語彙變遷>一書中,也提到了巴浪就是藍圓鰺,顯然地,「巴郎」這個名稱是早期中國西南沿海一帶的移民所傳入,因此日治時代就有這樣的叫法。

竹筴魚有趣的地方在於不是只有一種魚會被稱為竹筴魚、巴郎、四破、或廣仔。所謂的日本竹筴魚指的是真鰺(Aji、アジ),而澎湖和台灣北部、東北部常見的是藍圓鰺,和另一種藍圓鰺的近親頜圓鰺,也就是紅尾竹筴魚。

若各位看倌需要以圖片來辦識的話,日本市場魚貝圖鑑所提供的照片比較清楚的。

中文名學名日文名英文名台灣魚類資料庫連結日本市場魚貝圖鑑連結
藍圓鰺Decapterus maruadsiアオアジRound scad; White-tipped mackerel scad; Whitetip scad; Deep-bodied round scad; Japanese scad; Mackerel scad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science=Decapterus%20maruadsi&tree=yhttps://www.zukan-bouz.com/syu/マルアジ
日本竹筴魚Trachurus japonicusアジJapanese scad; Japanese jack mackerel; Japanese horse mackerel; Jack mackerel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1555https://www.zukan-bouz.com/syu/マアジ
頜圓鰺Decapterus macarellusアオムロScad; Robin; Cigarfish; Mackerel; Kingston; Mackerel scad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1533https://www.zukan-bouz.com/syu/クサヤモロ


最後修改日期: 20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