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筴魚是常見的魚,無論是生魚片,或是煎烤,簡單料理後即是美味的魚,也是多數人都品嚐過的魚種,然而有趣的是,如此一般常見的魚,它的多重名稱卻人感到有趣。

先說,台灣常稱的竹筴魚,其實有二種,分別為日本筴魚和藍圓鰺,二者在形體上很相似,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在今年(2023)三月底時,還在Facebook上發佈了一張分辨方法的圖片,並說明分辨有二,一是先看稜鱗,日本竹筴魚是整條側線都是稜鱗,而藍圓鰺是第二背鰭中間下方的側線開始到尾柄有稜鱗,再者是看尾柄的小離鰭,日本竹筴魚的尾柄沒有小離鰭,但藍圓鰺的尾柄有小離鰭,這個用手摸的話會明顯感覺到小離鰭突出。

日本竹筴魚和藍圓鰺在台灣魚類資料庫中的分類中都是「鰺科」,這一類的魚有許多在側線上全部或部份具有稜鱗,而且通常很硬,這二條硬又長的稜麟,如同身上有二根竹筷,可能是讓它有竹筴魚的稱號原因,同時,可能因為稜鱗,它也被稱為「硬尾」。它又有另一種名稱為「四破」,這個名稱有二種說法,一是,曹銘宗先生在書中《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所述,

此魚煮熟後,魚身很容易分成2半,各半的中線再分兩半,一共四半,故稱四破

另一種說法是來自於迴游吧的臉書

老一輩的漁人說,四破魚的內臟可食用,一般不會將內臟去除,因此較不易保存,而保鮮不佳就會造成魚體軟爛像被撕破一樣,而閩南語的「撕破」轉為國語就變為「四破」囉!

取自《兩廣海南海洋捕撈漁諺輯注與其語言特色和語彙變遷》一書

此外,竹筴魚常被稱為巴郎(Ba-lang),是接觸船釣後才聽到的稱呼,一開始還以為是原住民語,查來查去也沒有相關的文獻說明這個名稱的來源,在Google交叉的查詢比對下,覺得這個巴郎這個叫法有可能是中國西南沿海一帶移民帶過來的叫法。在中國網站知乎上找到了一篇文章<巴浪鱼的随遇而安> ,文中以「巴浪魚」講述回憶與鄉愁,文中所提到了巴浪魚即是藍圓鰺,Bingo! 藍圓鰺不就是台灣北部常說的巴郎! 另外,從馮國強先生的《兩廣海南海洋捕撈漁諺輯注與其語言特色和語彙變遷》一書中,也提到了巴浪就是藍圓鰺,顯然地,以「巴郎」這個名稱叫藍圓鰺在中國西南沿海一帶早有歷史,因此很有可能是沿用早期的移民的稱法,因此日治時代的台日大辭典中即收錄了「パアラン」(pa-lang) 「吧䱶」,即是「鰺」(あじ aji),說明了pa-lang 這樣的叫法在日治時期以前就存在。

取自台日大辭典中「吧䱶」一詞

竹筴魚有趣的地方在於不是只有一種魚會被稱為竹筴魚、巴郎、四破、或廣仔。所謂的日本竹筴魚指的是真鰺(Aji、アジ),而澎湖和台灣北部、東北部常見的巴郎是藍圓鰺,和另一種藍圓鰺的近親頜圓鰺,常被稱為紅尾竹筴魚。這裡提供日本市場魚貝圖鑑連結,除了有照片可比對,也有比較多的資訊。

中文名學名日文名英文名台灣魚類資料庫連結日本市場魚貝圖鑑連結
藍圓鰺Decapterus maruadsiアオアジRound scad; White-tipped mackerel scad; Whitetip scad; Deep-bodied round scad; Japanese scad; Mackerel scad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science=Decapterus%20maruadsi&tree=yhttps://www.zukan-bouz.com/syu/マルアジ
日本竹筴魚Trachurus japonicusアジJapanese scad; Japanese jack mackerel; Japanese horse mackerel; Jack mackerel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1555https://www.zukan-bouz.com/syu/マアジ
頜圓鰺Decapterus macarellusアオムロScad; Robin; Cigarfish; Mackerel; Kingston; Mackerel scad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1533https://www.zukan-bouz.com/syu/クサヤモロ


最後修改日期: 2024-02-27